2025年秋季学期“标杆课堂”《中国现代文学》的教学展示

2025年10月15日 10:50 图/文 刘虹穗 点击:[]

10月15日,语言文学学院“标杆课堂”《中国现代文学》的教学展示在雨母楼404教室举行,本次教学展示由胡用琼老师讲授,语言文学学院组织了学院督导和10名教师参与了观摩与学习。本次教学展示的内容为该课程的第五章“郭沫若”。在教学中,胡用琼老师引导学生用历史辩证的眼光评价郭沫若,结合创作背景理解其作品的思想特色与艺术表现,让学生从“专业阅读”的视角正确评价郭沫若的开创性贡献。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方法,并利用学习通,开展了多样化的教学活动。

    

一、以郭沫若与文学结缘导入:郭沫若对文学的热爱奠定了其创作的基础。

胡老师首先以郭沫若与文学结缘的经历导入课堂:从郭沫若小学、中学、以及日本留学时期与文学结缘的分析表现他对文学的热爱由来已久。私塾读书时期,他习读《诗经》《唐诗三百首》,喜欢王维、孟浩然、李白等诗人的作品;中学时,大量阅读林琴南的译述小说;求学日本时期,广泛接触西方的文学,尤其是诗歌作品,喜欢惠特曼。

由此引导学生:提升写作能力,需要阅读大量文学作品,奠定深厚的文学素养。

二、与学生共同探讨“如何评价郭沫若其人其文”。

胡老师由课前布置的线上作业:阅读郭沫若作品,谈谈你对郭沫若诗歌的评价”了解到学生对郭沫若的评价呈现出两级分化的趋向,部分学生认为郭沫若的作品艺术水平不高,其作品抒情意味太浓,含蓄蕴藉不足;有学生认为郭沫若诗歌表现了五四个性解放、反抗传统的时代精神,在思想上和艺术上足以代表一个时代的杰作。针对学生对郭沫若的不同评价,胡老师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用历史辩证的眼光,把作者及作品还原到历史的语境中,结合时代的需求理解其思想及艺术特色,从而正确评价郭沫若的文学史贡献。

最后胡老师结合党和国家领导人周恩来、邓小平对郭沫若的评价佐证了郭沫若的文学上的杰出奉献。

三、思想溯源:郭沫若思想概况,分析泛神论对其创作的影响。

作家的思想构成是解读作品的关键钥匙。为了考查学生对郭沫若诗歌的接受情况,胡老师让学生鉴赏郭沫若诗歌《天狗》《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凤凰涅槃》。在充分听取了学生的审美评价后,针对学生解读的片面性与疑惑,胡老师深入浅出地分析了泛神论对郭沫若早期诗歌的影响。

首先分析了郭沫若的泛神论思想来源于西方,但又受东方哲学的影响,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泛神论”。接着具体分析了东西方哲学对郭沫若思想的影响。斯宾诺莎的泛神论,叔本华的“生命意志”,尼采的“权力意志”,伯格森的“生命之流”,泰戈尔的“梵我如一”以及我国老庄“天人合一”、王阳明的“心外无物”等哲学思想都对郭沫若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形成了东西合璧的泛神论思想。

最后,通过思想的溯源,学生充分理解了泛神论思想特点:“泛神便是无神。一切的自然只是神的表现,自我也只是神的表现,我即是神,一切自然都是自我的表现。”

四、深入探讨:结合作品分析郭沫若诗歌中泛神论思想的具体体现。

经过对郭沫若思想的溯源,在学生充分理解泛神论思想的基础上,胡老师提出问题“郭沫若诗歌中泛神论的具体表现有哪些?”,由此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能力,以及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针对学生的回答,胡老师进行深入分析与总结。泛神论在郭沫若诗歌中具体表现分为五方面,一是直接歌颂泛神论思想;二是歌颂自然;三是自我的扩张;四是崇尚破坏与创造;五是物我合一。

五、课堂小节:谈谈五四与郭沫若的诗歌

“五四”是一场彻底的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帝国主义的文化革命,其核心是“打倒孔家店”,批判一切旧传统、旧礼教、旧文化。胡老师把郭沫若诗歌的思想分析还原到五四的时代背景下,让学生从泛神论的理解过渡到五四思想的背景下,深入理解郭沫若诗歌炽热的爱国情感与创作激情,要求学生发扬他的爱国主义精神,热爱国家,热爱人民。

本次标杆课堂,胡用琼老师始终坚持启发性教学方法,用问题启发学生思考问题,考查学生对作品的鉴赏能力、审美能力,并积极利用线上课程、学习通等现代教育技术辅佐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上一条:南华大学“标杆课堂”教学展示预告之149 |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下一条:经济管理与法学学院2025年秋季学期“标杆课堂”教学展示第五讲

关闭

地址:湖南省衡阳市常胜西路28号
邮编:421001
电话:0734-8281306
传真:0734-8281306
电子邮件:jwc@usc.edu.cn
QQ:37476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