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核物理》课程包含64个理论授课学时,计4个学分,面向本科生,于春季、秋季两学期均开课。 《原子核物理》课程是核物理、核工程与核技术、辐射防护与核安全等本科核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是核科学技术学院本科生的专业基础必修课,也是其他学院涉核专业选修课。 《原子核物理》是一门介于核物理实验和核理论之间的课程,涉及到许多高水平的实验问题和十分深奥的理论知识。内容十分丰富,面非常广,而且十分繁杂和抽象。其先修课程为普通物理,原子物理学,电动力学和量子力学等课程。本门课程共分9章,包括绪论、原子核的基本性质、放射性与核的稳定性、核力、α衰变、β衰变、γ跃迁、核结构模型、原子核反应等内容。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原子核的基本性质,原子核的各种结构模型及其适用范围,原子核的衰变实验规律和理论分析方法;掌握核反应过程的基本理论分析方法;了解原子核的裂变和聚变,以及它们在国防和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了解核物理研究和核实验所采用的基本方法,为今后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4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