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科技工业】有特色才有出路

日期:2009年02月11日 00:00    作者:汪瑞林 贺才琼    点击:[]

  说起南华大学,人们通常会想起她鲜明的核特色。她设置的专业与核工业紧密相连,有9个核专业和18个涉核专业;她培养的人才遍布国防科技工业和核工业企事业单位,无论是科研院所还是核电站,都有南华人的身影;她在核科研领域也有一定影响,多次获得国家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氡计量等走在国际前列。

    一所普通的多科性高等院校,缘何打上了深刻的“核”烙印?南华大学党委书记邹树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任何一所学校都应该有自己的特色,有特色才会有出路,打造核特色,彰显核特色,这是我们南华大学在总结50年办学历史的基础上作出的战略选择。”

特色源于使命

    南华大学承担起社会的责任,把国家的需要作为自己的使命。
    半个世纪前,为响应党中央发展原子能事业的战略决策,适应发展核武器、建设核工业的需要,衡阳矿冶工程学院在湘南古城衡阳应运而生。衡阳矿冶工程学院后经调整和更名,成为南华大学前身之一——中南工学院。其后,学校始终珍惜与核工业结下的深厚情缘,一直倾情核事业,以核工业和国防工业的需要为己任,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及九十年代初期,核工业经历了军转民和各项改革深化的过程,与核工业紧密联系的一些高校因此受到的冲击。由于毕业生就业市场萎缩等原因,有些高校的核专业转向或停止了本科招生。面对重重压力,南华大学作为在中国核工业的摇篮里成长起来的高校,她牢记使命,坚守阵地,不言放弃,而是积极适应核工业改革和高等教育发展的形势,加强专业建设和调整,改造传统专业,增设急需专业,拓展培养口径,培养的人才不仅可以满足核工业的需要,也可以满足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需要。
    当前,核工业尤其是核电产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春天,对核类专业人才的需求更大、要求更高。而在今后二十年里, 核工业将出现严重的人才短缺,这为南华大学提供了进入核工业主体专业人才培养领域的大好机会。在机遇面前,核类人才培养历史悠久的南华大学,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大力发扬核特色的同时,科学把握人才培养规模,严格把好人才培养质量关,为核工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服务核工业、服务国防科技工业始终是我们的神圣使命,这是创建原衡阳矿冶工程学院的初衷,也是我们一直不曾忘记的根本。”南华大学党委书记邹树梁在谈到坚守核阵地的缘由时如是说。

抉择成就特色

    2000年8月,学校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经教育部批准,由原中南工学院与原衡阳医学院合并组建的南华大学,成为一所涵盖工学、医学、管理学、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教育学等8大学科门类的大学。2002年10月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中国核工业第六研究所并入南华大学,学校的核特色更加突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南华大学将如何处理多学科发展与特色发展的关系呢?
    近年来,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日趋大众化的背景下,国内高校出现了统同一化、同构化和同质化的倾向,部分高校追求“高、大、全”,逐渐失去自己的个性,缺乏自身的特色。但纵观国内外知名的大学,一条普遍的成功经验就是:特色是一所大学的优势之所在,生命力之所在。南华大学党委书记的看法是:“有所不为方能有所为。一所高校要做大做强,就不能盲目求大求全,就像企业一样,必须有自己的拳头产品,办好特色学科,造就特色专业,才能形成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在“有所不为方能有所为”的指导思想下,南华大学顺应国内外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潮流下,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明确办学思想,定位发展目标,提升办学理念,经过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努力,逐步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在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学校的发展思路是:提高质量、彰显特色、改革创新、强化内涵,其中 “彰显核特色”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具体地说就是把服务国防科技工业特别是服务核工业作为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的主要任务,不断突出和强化核特色,通过强核固本、工医结合、文理渗透,进一步凝练核学科发展方向,进一步强化核专业特色,进一步促进核医结合,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
     在这一发展战略的指引下,南华大学整合全校力量,集中优势资源,加大核学科建设的经费投入,加强核学科师资队伍建设,核特色越来越明显,核优势越来越突出。2000年率先在全国高校中成立了核科学技术学院; 2003年,南华大学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核技术与应用成为第一批拥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专业;2006年学校整合相关学科,优化专业结构,又组建了核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2007年,核科学与技术学科获权设立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南华大学逐步成为我国核类本科专业齐全、本科生培养规模大、核类人才培养层次较完整的高校之一。

特色促进发展

    有特色就有优势,有优势就有实力,有实力就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南华大学“彰显核特色”的这一重要的抉择产生的深远影响就是促进了学校的科学发展。
    南华大学成功构建核特色学科群。在积极建设已有的核专业的基础上,加强核专业与通用专业的融合,把通用专业建设为有明显核特色的具有极强竞争力的优势特色专业。南华大学现有9个核专业,18个涉核专业,拥有采矿工程、核技术及应用2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核科学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已形成了“核心突出、支撑有力、理工渗透、科文并茂、核医结合”的学科体系。
    南华大学核科技研究能力迅速提升。在铀矿开采、铀矿山的通风防护、水冶工艺及机电设备、核测控与核分析技术、氡的计量防护示踪技术及应用、核技术应用中的人因工程、核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等方面,有许多项目和成果处于国际国内领先水平。近三年来,南华大学获各类课题经费超过1.5亿元,其中纵向科研经费3000余万元,横向经费超过1.2亿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稳居省属高校前茅,承担国防及军工重大项目10余项。学校主持承担了国家863项目;参与了西南物理研究院国际热核实验聚变堆的研究;与中国原子能研究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等合作承担国家重大973项目多项,等等。
    南华大学服务社会的能力不断迸发。近年来,学校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工业四零四公司、秦山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核工业北京化冶研究院等30多家核工业企事业单位开展多项大型合作研究项目,曾多次参与国防科工委的攻关科研项目,以及大亚湾核电站和秦山核电站的有关科研和管理工作,并承担了核工业四零四公司产业结构调整与改制规划、中国原子能公司深圳公司的发展战略策划等。学校承担国防军工项目100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65项。 N-13核泄漏监测仪、核电站人因工程、堆浸与溶浸采铀技术、氡计量等一批科研成果广泛应用于核潜艇、核电站、铀矿山等。三力公司的“卷接设备集中工艺风力及其模块化系统”、“卷烟机风力送丝经济补风方法及装置”等先进技术和国家发明专利已广泛应用于烟草等行业,创造了上百亿元的行业经济效益。
    南华大学人才培养的内涵进一步深化。一方面,南华大学继续加强核类课程的教学,提高现有的核类公共课的覆盖面和质量,并将在全校公选课中设置专门的核类选修课模块,在普及核科学技术知识的同时,有效强化大学生服务核工业的自觉意识。另一方面,大力建设具有核特色的校园文化,用“两弹一星”精神和核工业精神等熏陶学生,培养他们 “勤勉务实、甘于奉献、刚健自强、敢为人先”的南华精神和高尚的爱国情操,使学生具备更强的学科专业特长与特色。


 

   
 

上一条:马列部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一课”比赛中获佳绩
下一条:我校邹树梁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核设施安全管理与可靠性技术”团队获批国防科工局第二批国防科技创新团队

关闭

2018© 南华大学教务处    地址:湖南省衡阳市常胜西路28号    邮编:421001    电话:0734-8281306    传真:0734-8281306    电子邮件:jwc@usc.edu.cn    QQ:37476884    技术支持:西安恒远翼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