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星期二)上午第一节课,数理学院新进博士们一起走进徐正华老师的高等数学课堂进行观摩和学习,徐老师以“极坐标系下计算二重积分”为主题,开展了一堂以学生为中心,融合创新为主题的教学示范课。通过跨学科融合,技术赋能,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兴趣和创造力,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一大亮点。
一、科技赋能,让数学活起来
课程伊始,徐老师通过计算机技术将抽象的数学可视化,动态化,图形化,沉浸式体验数学,大大降低了数学学习难度,成功激发了学习兴趣,例如各种积分区域几何图形的动态展示。
二、从怕数学到爱数学的发现创新
为了帮助学生克服怕数学的学习心理,课堂上老师精心设计,从实例出发,积极引导,逐步发现,得出结论,理论升华。课程设计由易到难,从具体到抽象,由讲授转为引导,让同学们参与动手发现,展现了每个孩子独特的创造力。例如与同学们一起探讨极坐标系建立的原理和方法,探讨极坐标的价值和应用条件等。
三、展现数学魅力,培养应用能力
课堂上,老师运用实例教学法,让同学们从错误中吸取经验,逐渐形成正确思路,并拓展迁移,抽象升华,得到一般性方法。例如数形结合探讨了如何确定角度范围,如何确定极径范围,总结了极坐标下计算二重积分基本步骤等,实现了一法解百题之功效,让孩子们做到心中无题之境界,大大提升了数学应用能力。
徐老师在本堂课中通过探讨发问、追根溯源、批判质疑、总结升华,理论创新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体现了未来数学教育之趋势,强调实践与创新,与时俱进,为素质教育改革和能力创新提供了重要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