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南华大学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三年行动方案》及《南华大学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实施办法》等相关文件精神,核科学技术学院积极响应并落实,旨在通过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课堂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2025年3月18日5-6节,学院在核学楼418教室成功举办了2025年春季学期第期“标杆课堂”教学示范活动,本次主讲课程为《辐射探测》,主讲人为王晓冬老师。同时,学院青年老师尹陈艳、费雄辉、何丽华、刘林、杨钧祥、邓年彪、苏玲玲积极参与本次标杆课堂展示。
王晓冬老师,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承担面向本科生的《核辐射探测》《核物理实验数据处理方法》,以及博士生的《科研项目写作和成果撰写》课程。主持教育部高教司产学研协同育人重点项目、湖南省教育厅教研重点项目和研究生重大课题等省部级教研课题近10项。指导本科生160余人开展各类竞赛和课题,其中获批国家级大创项目15人次、省级大创项目50人次。个人先后荣获南华大学“最受学生欢迎教师”、“勇于担当好干部”、“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创业指导老师”等荣誉称号。

本次课堂主讲的《辐射探测》中卤素G-M管的章节。围绕"卤素GM计数管原理与应用"这一核心知识点展开了一堂理论与实践融合课。课程生动诠释了核辐射探测技术的前沿应用,展现了南华大学在核科学教育领域的深耕与突破。紧扣气体探测器的主逻辑,融合板书和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开展课堂教学,课堂气氛热烈,师生互动贯穿全程,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实现了教学目标。

学院以"标杆课堂"教学展示系列活动为牵引,通过"课堂示范-多维研讨-精准提升"三位一体模式,全面激活课堂教学创新动能。活动聚焦三大核心目标:一是搭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学习的平台,强化标杆课程的全流程示范效应;二是系统梳理课堂教学中的共性痛点问题,建立"问题清单-改进策略-效果评估"的优化机制;三是深入推进课程"高阶性、创新性与挑战度"建设专项行动,通过教学案例库共建、专题研讨工作坊等形式实现经验共享。


学院将坚持以高标准高水平教学质量为引领,以智慧教学改革为抓手,以打造"核特色"教学品牌为目标,持续完善"传帮带"教研体系,推动教学理念与方法迭代升级,为新时代核类人才培养提供坚实支撑。